您好,欢迎您来到核心期刊发表!

CSSCI来源期刊

所在位置:主页 > 期刊系列 > CSSCI来源期刊 >
期刊CSSCI《体育科学》火热征稿中

 

体育科学

《体育科学》杂志(CHINA SPORT SCIENCE)创刊于1981年,由国家体育总局主管,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是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刊。[1] 
中文名称
体育科学
外文名称
China SPort Science
语    言
中文
类    别
出版,教育期刊
主管单位
国家体育总局
主办单位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编辑单位
《体育科学》编辑部
创刊时间
1981 年
出版周期
月刊
国内刊号
CN:11-1295/G8
国际刊号
ISSN:1000-677X
邮发代号
2-436
定    价
16.00元/期;192.00元/年
出版地
北京市

 

 

1期刊编辑

收录情况

《体育科学》是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是国际体育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

主要栏目

设有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学、群众体育学、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体育史学等。反映国内体育科研最新成果,刊登研究性文章和综述性文章。设有特约专论、研究报告、动物实验、综述与进展、争鸣与探索、博士文章、前沿动态、学会信息等栏目。

读者对象

为体育科研人员、体育院校师生、教练员及运动员等。[2] 

投稿须知

1.1 所投稿件须系作者(或课题组)独立研究完成,对他人知识产权有充分尊重,无任何违法、违纪和违反学术道德的内容。按学术研究规范认真核对引文、注释和文中使用的其他资料,确保引文、注释和相关资料准确无误。如使用转引资料,应实事求是注明转引出处。文稿不得包含任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法律相抵触的内容;稿件的内容是真实的。
1.2 注册投稿人需为本文第一作者,其他作者注册投稿无效。文章有关事宜编辑部只与第一作者联系。所有作者按系统要求添加,一经入库,作者及排序按投稿时添加的为准,不得修改。
1.3 凡向本部投稿,承诺该文未一稿两投或多投,包括未局部改动后投寄其他报刊,并保证不会将该文主要观点或基本内容先于《体育科学》和《中国体育科技》在其他出版物上发表。
1.4 所投稿件应遵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法规,如关于标点符号和数字使用的规范等。文章如果获得有关研究基金或课题资助,需提供基金名称及编号,并上传相关文件。学位文章请在文章整体框架下进行适当精简,所刊文章原则上与学位文章文题保持一致,本刊原则上不刊发学位文章节选内容。[3] 

2概念简介编辑

体育科学是用科学的方法来探求体育的本质和规律,是研究社会各种体育现象、最大限度发挥人体运动能力、并通过身体练习进行教育和提高健康水平等规律的综合性科学。 用科学的方法来探求体育的本质和规律。
现代体育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它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科学的形成和进步, 
《体育科学》封面

《体育科学》封面

以及体育运动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组织地进行体育科学研究是从20世纪初才开始。1912年,德国成立了世界上第 1个运动医学会;1924年,日本成立了国立体育研究所;1928年,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成立;1932年,苏联在莫斯科体育学院设立了科学研究部,以后发展成莫斯科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科学研究真正在世界范围开展起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类型

世界上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的体制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苏联、东欧的类型,是以国家设立的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为主,体育学院、师范学院体育系也参加;另一种是美国、日本和西欧的类型,科学研究的主力在各个大学里。两种体制各有所长,也各有弱点:以专门研究机构为主的,便于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但如果管得不好,容易统得过死;而以大学的专家为主的办法,可以充分发动各方面的力量来进行研究工作,独立性、自主性比较大,但比较分散,不易集中力量搞大规模的综合研究,由于有教学任务,从事研究工作的时间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历史沿革

20世纪初首先在德国、日本开始了体育科学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体育科学研究真正在世界范围开展起来。它的学科建成和发展,大体上经过派生、迭加和综合三个阶段。例如生理学运用于体育研究派生出运动生理学,统计学运用于体育,产生体育统计学、等等。体育科学的新兴学科不断出现,这完全符合当代科学不断分化和综合的总趋势。中国有组织地开展体育科学研究工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杂志《体育科学》封面

杂志《体育科学》封面

立后才开始的。1954年,首先在北京体育学院设立了研究部,开始培养研究生和开展体育科学研究工作。1958年成立了国家体委体育科学研究所,卫生系统成立了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以后相继建立了上海、黑龙江体育科学研究所,成都体育学院成立了体育史研究室和研究治疗运动创伤的运动医学研究室和附属体育医院。到1979年底,全国共有17个体育科学研究所。全国各体育学院和师范学院体育系正向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学研究中心的方向发展。
中国的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由国家体委统一规划和领导。1956年在北京体育学院召开了第 1次全国性的体育科学报告会。1960年召开了第 1届全国体育科学工作会议,讨论并制订了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方针、任务和3年发展规划。1964年召开了国家体委体育科学工作委员会,并于同年召开第 1届全国体育科学报告会。1977年召开了全国体育科学技术规划会议,草拟了1978~1985年全国体育科技发展规划,确定了研究的主要内容。1979年召开了第 2届全国体育科学工作会议,研究了今后的任务和建立、健全体育科研机构等问题。1980年召开的第2届全国体育科学报告会,收到了全国各地的文章628篇,比1964年多了近一倍。1978年体育界有 3名代表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有12项成果获重要科研项目奖。1980年完成的重大课题《中国青少年儿童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现状、特点及某些规律的研究》,是由国家体委、教育部、卫生部共同组织1500多名科技工作者和教师进行的。这是研究中国民族体质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

理论研究

基础理论的研究能促使体育科学发展得更加完善,有利于技术和方法方面研究的发展和提高。 在这方面比较突出的有:
体育术语的研究
这是体育科学理论的逻辑出发点,学术讨论的基础。因此,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这方面的研究 
体育场

体育场

,国际上为此建立了“国际体育名词协会”,并于1974年出版了《体育名词术语》。
研究体育科学的分类
体育科学的分类系统,是人们对体育这一客观事物内部规律的认识的反映,是建立和发展体育科学体系的基础条件。这是近些年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研究课题
人体某些机能和结构的探讨
这是为了进一步挖掘人体潜在能力,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从1976和1980年两届奥运会期间举行的世界体育科学大会上报告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其中大部分是这方面的内容。如《神经肌肉的调节与肌纤维的结构》、《生物化学与内分泌过程》等。在1980年第22届奥运会期间召开的科学大会上确定,在生物科学方面目前正在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人体对运动负荷的生物适应能力;决定和限制人的体能的生物因素;身体活动对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的机能状况和健康状况的影响。其他方面还有:影响体育运动发展的最重要的社会因素;受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影响所制约的儿童身体发育的特点;妇女体育的社会问题和组织问题等。在美国1980年运动医学年会上提交的文章,也多是基础理论方面的课题,如:“肌肉蛋白质调节的研究”、“人体肌肉骨骼功能”、“运动时气体交换的动力学”等。

研究重点

重点在竞技运动
运动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文化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一个反映。因此,许多国家都把体育科学研究的重点放在竞技运动方面。甚至有人认为,训练理论和训练方法日益成了体育科学的核心。高超的运动技术 
跳水运动

跳水运动

水平是人的体能、技艺和智力等的高度发挥的集中表现,因此,竞技运动方面的研究又影响和带动了一些学科的发展,如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等。许多国家在研究这类的问题,诸如运动训练的理论和方法,它的基本客观规律和这些规律在教练员与运动员的活动中的体现等等。
重视综合研究
体育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非常复杂的人,只有从各种不同学科的不同方面配合起来进行研究,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其规律。因此,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在方法上一是多种学科的专家组成综合小组;一是尽量扩展研究工作者的知识领域,从不同学科进行研究。无论采用那种方法,都需不断提高体育科学工作者的基础理论水平,尽可能多地掌握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技术。重视引进现代科技成果,不断改进体育科学研究的 仪器和设备 这也是近20多年来体育科学得到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利用电子计算机解剖、分析运动技术的技术影片解析仪、三维测力台、高速同步立体摄影机、多导生理记录仪、心肺功能自动测定仪,以及进行数据处理和情报资料储存、检索用的电子计算机等,已较普遍的应用于体育科学研究工作中。
重视情报资料的研究
报资料的搜集和研究,是掌握国际体育科研动态、吸收成果、减少重复劳动、提高科研工作成效的重要环节,是整个研究工作的前哨。因此,许多体育发达的国家都建立了情报资料研究机构,有些国家已经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文献资料和数据资料的储存、检索和加工。
重视体育的国际学术交流
随着体育科学的迅速发展,新见解、新学科不断涌现,需要互相沟通、交流,通过学术交流,促进体育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体育学术的国际交流。为此,成立了许多国际体育学术组织。这些组织每 2年或4年召开1次大会,积极组织和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各国的体育学术组织和学术活动也不断增多,各国间的学术往来也十分频繁。

科学体系

体育科学体系所包含的内容是很广泛的。 3大门类中的基础学科是指哲学、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种学科在体育领域里的运用,如运动形态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 体育哲学、体育统计学、 体育史等。体育哲学以体育科学的总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体育中的生命观、科学观、科学方法论和其他哲学问题。它是体育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还有体育情报学和体育比较学,前者是为体育科学中所有学科服务的辅助性工具学科,后者是将比较的方法运用于体育领域的科学,它概观古今中外各种社会的体育现象,探索体育的历史、思想、理论和实践等各个领域的发展规律,展望世界体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运动技术学科包括各个运动项目和相应的理论。例如各个运动项目的理论和实践以及体育手段、体育教学身体锻炼、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等共性的原理与方法都属于这个门类中的已有学科。 而运动学、 运动效能测定方法等则是这个门类中有待创立和发展的学科。运动学是研究人体运动动作的产生和发展规律的一门新学科。运动效能测定方法是对从事锻炼、教学或训练的质量进行定量分析的学科。
体育社会学科是指研究体育社会现象的学科,既研究体育与社会其他方面的关系(如与经济、社会制度的关系等),又研究体育内部活动的社会关系。其中学校体育是人们都熟悉的学科。体育社会学是研究体育的社会属性的学科,其中包括体育与社会的关系、体育对社会的作用、 体育的社会结构等。 在体育社会学科方面,有的国家还设有体育行政和体育管理。体育行政是研究体育事业如何发挥国家的、社会团体的、基层组织和个人的积极性,使体育有组织、有计划地发展的学科。体育管理是研究如何通过对全社会的体育工作实行计划、组织、 指挥、 监督和调节,以取得最佳社会效果的学科。此外,还有研究不同职业和不同健康水平的人的社会体育、病残者的特殊体育等。
3大门类的学科是互相联系的。基础学科为研究其他学科的具体规律、原理提供理论依据,其他学科则为基础学科探索普遍性规律积累材料。各类学科应协调地配合发展。基础学科的理论建设,特别是新建的学科,更需要长时间的、艰苦的和创造性的劳动,需要各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体育科学体系不同于教学体系,它的实际内容既包括又超过了教学体系。教学体系也是发展变化的,在体育院、系的教学中应从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依据体育科学体系的结构和内容,建立各自的体系。[4]